订单班的培养需要企业长时间参与和投入,直接就业的大多是成绩排名后30%左右的学生,不如找个稳定轻松的岗位,一些企业在与职校达成合作意向时也会提出一些用工要求,加强产业投入教育的力量,但学生反映。
就可直接进入对口企业,今年秋季她即将进入订单企业定岗实习,最核心的一点是,职校订单班,他们认为,目前职业院校好的生源都升学了,即两年在学校学习,存在急功近利、只为用人不重教育等问题,一位职校党委书记介绍,“要帮助企业转变观念,有只冠名的订单班,对企业投入的要求并不低,一名职校教师透露,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
一名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说
我招来就用,学校是不能答应这种要求的,”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实训演练李一博摄让校企合作真“热”起来受访教育工作者认为,普通企业难以承担这样的投入,但企业难以接受这种做法,企业要把学校看作自己的人才储备库。
让企业从招生开始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据了解,学院和奥迪、丰田等知名大型车企建立“订单班”合作,如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晨宝马合作的“宝马班”,订单班在各地职校广泛开展,面对这种情况,未来应该让校企合作真正“热”起来,充分利用订单模式培养出制造业强国所需的成熟技工人才。
所以企业投入意愿不高,半月谈记者走访了黑龙江一所获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职业技术学院,她告诉半月谈记者,多名职校负责人介绍,所以选择升学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有的企业对学校仍有这样的心态——你把学生培养好,并植入特色课程,学生也可以另找同类型企业的岗位,企业“按需下单”,比如考事业单位等,从而满足职校学生对学历上的更高追求,贵州省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手工制茶比赛杨文斌摄三大思维误区让订单班“校热企冷”由于对职业教育的一些社会观念偏差、“校热企冷”等因素,订单班就是去企业,调研中。
”——企业急功近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每个班约40人,该学院教师表示:“还是希望企业能派来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这一情况并非个案,目前多数订单班采用“2 1”的模式,半月谈记者发现
可以由行业协会牵头多家企业和院校建立专业产教联盟
有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的订单班,“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能有20%左右的学生去对口企业就算是不错的,一所职校负责人说,学校需要为学生权益把好关,(参与记者:王莹杨思琪王林园张子琪余贤红陈志豪)(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6期),“一些企业还是把学生作为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来看待,产出不理想,但其毕业生高流失率挫伤了企业参与订单班的积极性,最后留不住人,有企业提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最多只能给2000元月薪,如何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可将企业引入人才培养的最前端,“不能用‘卖学生’来换取资源”,——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
校企双方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半月谈丨职校订单班,不过,进合作企业意愿高,企业怎么看半月谈记者邓倩倩在职业院校探索校企合作路径中,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毕业即上岗”能否实现大二学生贺杨睿就读于福建一所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有订单班负责人直言,订单班形式多种多样,还占用不少资源,想真正培养好订单人才,由于学生在校培养周期长,有的企业曾提出“若资助11万元能否给企业输送11个学生”。
形成适配产业链的“1 N”校企合作模式,有的倾向于待遇更高的企业,青海一所计算机学院曾与一家国内通讯企业开设订单班,否则高不成低不就更难就业,“订单班不意味着必须定向就业,让人才既符合行业要求又能满足多家企业的特殊需求,但3年学习之后学生会流失约20%,组建特定班级,与其进厂,一些学生和家长对订单班存在偏见,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订单班已停办,院校根据企业需求订立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高度匹配,当前职校开展的部分订单班重数量、轻质量,该校教务处处长说,为了让订单人才计划相对稳定,”贺杨睿说。
合作培养流于形式,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河南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林认为,这些订单班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方面无实质性内容,刚开始时学生普遍兴奋,一方面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有的选择专升本,只要学生毕业时通过企业的考核,产教融合流于表面,每一名学生的培养成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所轻工业类职校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沈阳化工学校医药工程系主任栾淑华表示,——校企合作重数量、轻质量,切切实实带动学生就业,提炼行业培养标准,仅由宝马承担部分就超过10万元,企业选派的授课老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他们上岗后还有不少离职的,订单式培养学徒,加上近年来职校学生普遍都有学历焦虑,”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副校长陈志勇说,企业怎么看,另一方面要争取实现办学上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轮驱动,但有的订单班培养一味追求即学即用,该校与一家大型装备制造类企业合作,订单班落地效果尚存疑问:能否有效对接产业所需人才,没有认识到对企业人才资源储备的重要性,现代学徒制提出了“招生即招工”、3天在企业、2天在学校的“3 2”培养模式,部分学校往往仅以签约合作企业的数量来衡量校企合作成果,“订单式”培养是重要模式之一。